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进一步聚焦为党育人功能,引导和激励学生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业意识,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实践,提升社会化能力,同时为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选拔参赛作品,以及2025年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育参赛作品,经研究决定,举办东北电力大学2024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四、参赛类别参照《第十三届“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内容,第十四届东北电力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根据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置五个组别: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新金融、新零售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 坚战目标,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聚焦“数字吉林”建设,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健康、教育培训、交通物流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系统保护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享、共融,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经济合作带建设,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五、参赛对象
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2026年6月1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博士研究生仅可作为不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团队成员参赛且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
各学院广泛宣传动员,成立本学院分组委会组织院内评选。分组委会建议由学院主管教学工作或者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团委书记及学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各参赛团队根据参赛类别填写相应附件1《第十四届东北电力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赛参赛项目申报书》及附件2《第十四届东北电力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报名表》(详见附件)报送学院分组委会。(具体形式由各学院分组委会决定)
2. 院内筛选阶段:
2024年3月21日—2024年3月25日
由各学院组建评审委员会,对上报项目书进行初评,确定推荐入围校赛的作品。(数量不限,但需要对参赛作品进行排序。)院内筛选结束后于3月25日18:00前将结果:
附件1《第十四届东北电力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赛参赛项目申报书》、附件2《第十四届东北电力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报名表》及附件3《第十四届东北电力大学“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学院推选作品评分排序表》电子版打包发送至ddjgshijianbu@163.com。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指导教师以及小组成员信息(如出现以上信息,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学校评审委员会对学院上报项目书进行初评,确定入围复赛的作品。
各入围小组完成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或商业运营报告,并于4月15日15:00—18:30将计划书和运营报告纸质版材料一式五份送到三教D座301,电子版发送到ddjgshijianbu@163.com。参赛作品上不能出现指导教师以及小组成员信息(如出现以上信息,直接取消本次参赛资格)。
5. 校赛决赛阶段:
学校评审委员会对上报的商业计划书和商业运营报告进行复审,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参赛团队修改完善阶段,形成最终商业计划书。
进行终审决赛,作品公开答辩,确定代表学校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作品。
本次大赛设置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参与奖。本次大赛对于项目优秀且无指导教师的团队,如果有相关指导的需求,学校会针对团队情况组织推荐指导老师。
本次大赛可行性项目高的项目,大学生国家科技园会提供项目孵化期相关支持和投资。
选择优秀项目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竞赛、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
大赛组委会、评审委员会有责任和义务严格保守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凡涉及参赛作品的相关报道,属于参赛者(团队)个体行为的,参赛选手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商业内容的披露尺度,与大赛组委会无关;参赛者与其作品中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的所有人之间的纠纷与大赛组委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