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电教发〔2018〕21号
一、大赛宗旨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各种资源,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课程实际,强化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到实处,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大赛原则
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大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广泛参与和择优选拔;坚持注重说课基本功和教学能力;坚持程序严谨、规范。
三、参赛对象及名额分配
参赛对象为各学院(中心)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一线专任教师。学校按照各学院(中心)讲师及以上职称一线专任教师总数的5%确定名额分配。
每届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教师不得连续参加两届。优秀教案奖获得者在下一届大赛前已使用绩点者不得参加下一届大赛;未使用绩点者可连续参加下一届大赛,若在比赛中获得三等及以上奖者按新获得的绩点使用,原获得的优秀教案奖绩点不得再使用,参加比赛但未获得三等及以上奖者不能参评优秀教案奖。
四、参赛要求
(一)参赛内容
参赛内容为参赛教师本人主讲的必修课程。
(二)提交材料
1.《东北电力大学教师说课大赛汇总表》(附件1)
2.《东北电力大学教师说课大赛报名表》(附件2)
3.参赛课程教学大纲
4.参赛课程教学设计文本(涵盖参赛课程全部章节)
5.参赛课程PPT(如不使用多媒体授课可不提供)
6.其他辅助资源(课程教学视频、辅助学习资料、学生作业、作品、在线课程运行记录等学习结果证明材料等)
7.现场说课PPT
五、大赛流程与评审标准
大赛由初赛和决赛两部分组成,二者权重分别为10%、90%。
1.初赛。由各学院自行组织选拔推荐,选拔推荐标准按《东北电力大学教师说课大赛选拔评审标准》(附件3)进行。
2.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依据《东北电力大学教师说课大赛选拔评审标准》(附件3)进行,材料部分占50%,现场说课占50%。材料部分侧重考察课程教学设计文本、PPT和辅助资源建设,以及以往课程实施的效果;现场说课占50%,侧重考察教师基于课程定位、学生学习目标和以往教学反思而进行的课程整体设计。
优秀教案奖根据材料部分评分结果排序确定。
教师得分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评审专家实行实名制。
六、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二、三等奖、优秀教案奖和优秀奖。其中,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70%左右。优秀教案奖设10个左右。
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教案奖学校给与一定的A类绩点,具体按学校人事处“关于《东北电力大学教师说课大赛比赛结果使用的规定》(东电人发〔2018〕28号)文件执行。”
同一届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若同时获得优秀教案奖,其获得的优秀教案奖不给予绩点。
优秀奖获得者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说课大赛结果经公示后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并公布。
八、本细则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共同负责解释。
附件1
东北电力大学教师说课大赛初赛汇总表
学院名称:(盖章) 学院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
序号 |
姓 名 |
职称 |
学历 |
出生年月 |
高校教龄 |
所在专业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 |
联系电话 |
初赛成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
东北电力大学教师说课大赛报名表
学院名称:(盖章)
姓 名 |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
学 历 |
|
职 称 |
|
高校教龄 |
|
所在专业 |
|
课程名称 |
|
课程类别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参赛课程 简介 |
|
参赛教师 简介 |
|
课程资源 目录 |
|
附件3
东北电力大学教师说课大赛选拔评审标准
评 审 标 准 |
分值 |
1 |
师德师风 |
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风优良,责任心强,关系爱护学生,有教书育人的典型事例;近五年至少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奖励1次且无教学事故。 |
10 |
2 |
教学效果 |
获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或督导听课A类教师或近五年至少有一次学生评教排名学院前30%。 |
10 |
3 |
教学背景分析 |
对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课程教材选择、学生特点、以往教学过程与效果等进行具体分析与反思,课程教学设计依据充分。 |
10 |
4 |
教学目标设计 |
课程目标设置合理、明确,能够有力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章节目标具体、可测量。 |
10 |
教学目标体现多个维度,即除知识性目标外,涵盖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塑造等情意性目标。 |
5 |
教学内容设计 |
教学内容充实,广度、深度适宜,内容组织逻辑性强,反映学科前沿。 |
15 |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把握清楚,重点内容体现深刻性,有助于学生建立有关课程的整体概念性结构。 |
6 |
教学策略设计 |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有效(围绕目标和内容),体现多元化(讲授、研讨、小组合作等)特点,强调互动,能够有效支撑教学目标。 |
15 |
充分利用智慧教学、虚拟技术、在线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 |
教学过程设计严谨、有序,结构化程度高。 |
7 |
考核方式设计 |
对知识性、技能性和情意性目标,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如标准化考试、课程报告、作业、实践、项目方案等)和具体标准,能够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
10 |
8 |
学习支持设计 |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教学视频、阅读文本、讨论空间等),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预期学习成果。 |
10 |
9 |
教学设计表达 |
教学设计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表达准确,条理清楚。 |
10 |
合 计 |
100 |
注:评委评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