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链接(仅限校内访问)
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专业 >> 正文

国家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7日 09:13 点击量: 打印    收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1949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高水平优势特色A类专业、原电力工业部重点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依托的电气工程学科于1981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17-24),2022年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较上一轮提级升档。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09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先后获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本专业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直博资格。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实验分析、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

专业侧重于电能生产、转换、传输、分配及控制的原理与技术,面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设计、建设领域,兼顾电力一次设备与二次装置的设计、开发、制造技术。

三、主要课程

设置有电路原理、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微型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等理论课程;设置有电子工艺实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变电站自动化仿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科技开发等工作,主要就业于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1%以上,其中每年有近40%学生通过推免或考取本校及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一、专业概况

东北电力大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纳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制四年。该专业集东北电力大学和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优势,中英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共享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人才。

该专业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本校及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二、培养目标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电力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基础,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生产制造、信息处理、实验分析、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侧重于电能生产、转换、传输、分配及控制的原理与技术,面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设计、建设领域,兼顾电力一次设备与二次装置的设计、开发、制造技术。

三、主要课程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电路原理、电磁场、电子技术基础、微型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等课程。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电子工艺实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电厂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变电站自动化仿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国内外电力系统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有国内外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科研院所和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等。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