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网址: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53848c795ac7bc6588c95d3
建设发展历程:
1)1949-2007年:本课程开设于1949年,课程紧跟电力工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等。经过近60年发展,课程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先后涌现了骆济寿、穆钢、蔡国伟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曾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2008-2013年:面向电力工程实际,凝练出“工程-理论-工程”的教学理念,课程建设硕果累累。2009年,“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被评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团队于2008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09年,穆钢教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3)2014-至今:课程将工程伦理、课程思政等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并紧密追踪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016和2019年,课程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吉林省金课;2018年,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年,姜涛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原有课程教学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
2)原有的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忽视工程问题的物理本原和相关的经济环境社会背景。
3)原有教学内容难以适应能源结构清洁化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4)原有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分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工程意识的养成,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1)以突出“工程”为重点,形成了“工程-理论-工程”的教学思想,指导课程内容的革新。课程内容强调从工程问题提炼和描述数学模型入手,经过对数学模型求解,把结果综合与凝练后得到工程问题的规律,指导实践解决工程问题,并进行价值评判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目前,建立了覆盖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工程案例库,内含26个案例,近三年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案例库辅助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同时,建设了“强化工程、广泛服务、开放共享”的线上平台,每期安排30%的教学时间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上教学资源依托智慧树网,目前平台已运行8期,累计28所院校学习,近两期选课5747人。
2)构建了“全程设计、平台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设计”是将某个电网的规划及运行分析的设计伴随教学全过程逐次展开,替代以往分散的习题和课后集中进行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对工程问题整体性的认识。“平台支撑”是建设便于学生完成设计、了解电力系统设计与运行过程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此强化工程训练。近10年建设了包括“电力生产过程动态模型演示中心”、“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实验中心”,“输变电运行实训中心”以及“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多个重要实验、仿真平台。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课程教学内容由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故障分析和稳定性分析三部分组成,配有课程设计、实验课程和仿真环节,其中课程设计和仿真环节单独考核。教学内容的安排已从以理论为中心转到以工程为中心、学生为中心,既强调理论源于工程,又强调理论服务于工程,同时注重课程思政融入和学生成长规律。本课程计划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86学时(线下58+线上28),实验教学为4学时。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以“两性一度”为指导原则,设计成绩评定方式。
1)线上作业:15%。主要考核对课程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验成绩:10%。重点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电气工程师基本素质。
3)专题报告成绩:5%。重点考察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电力系统中新问题的创新性思维。
4)期末考试成绩:70%。主要考核对电力系统分析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其用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情况:
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了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近5年学生评教中,课程授课教师平均评分95.8分,授课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2)专家评价:课程得到了校内其他教学单位专家的一致好评,是东北电力大学最有影响力的课程之一。“工程-理论-工程”教学理念得到了能源电力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专家的良好评价。
改革成效:
1)师资队伍:近5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新增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
2)课程建设:出版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获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吉林省金课。
3)人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得到提高,对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的掌握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等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考入国内电气工程名校的人数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