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链接(仅限校内访问)
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综合管理文件 >> 正文

关于实施东北电力大学“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72工程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3日 15:17 点击量: 打印    收藏

东电教字[2011]23号

各教学单位:

为了贯彻学校党委《关于实施“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72工程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努力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坚持以育人为根本,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东北电力大学“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72工程》。

学校各教学单位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与协调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东北电力大学“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72工程


附件:

东北电力大学“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72工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和学校党委《关于实施“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72工程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努力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坚持以育人为根本,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东北电力大学“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272工程》(以下简称“272工程”)。

“272工程”立足“十二五”,围绕教学改革、建设与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以教学管理为保障的系统工程。其主要目标是: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扎实、系统地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努力创建一流的本科教学,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该系统工程包括建立“2个体系”,实施“7项工程”,搭建“2个平台”。“2个体系”即建立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7项工程”即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优质课程改革与建设工程;优质教材建设工程;教学队伍建设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优良教风建设工程;“2个平台”即教学信息化平台和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平台。

 

一、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遵循“实基础、强实践、重能力、突特色”的原则,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定期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形成特色突出、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遴选建设若干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型学习,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实现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具有扎实基础理论,专业特点突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鲜明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目标考核,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依据“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目标,严格、科学、有效地监控教学工作过程,要将各个教学环节的可控因素都控制起来并及时加以反馈,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通报与奖惩制度。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各院(系)的集体责任感和凝聚力,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过程控制为重点,以目标考核为保障,保证学校教学过程的规范和教学秩序的严谨,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强化专业内核,凝练专业特色,实施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品牌专业是指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本科专业办学条件、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本科专业。特色专业是指整体办学水平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和较高社会声誉的本科专业。

品牌(特色)专业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要依托学科优势, 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遴选若干个基础条件较好、特色鲜明的专业加以重点建设,通过建设使我校部分专业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达到校内、省内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成为代表学校优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特色)专业。

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评估制度,健全品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加强课程建设,实施优质课程改革与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找准差距,明确目标,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和核心内容。三是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机制建设,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积极承担优质课程建设任务,保证和提高优质课程建设水平。

在总结学校“十一五”精品课建设子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构建校级优秀课程、省级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架构,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优质课程改革与建设工程要在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平台的基础上,加强课程与课程、课程与课程体系在逻辑、内容和结构上的整合,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划分过细,过分强调单一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造成的内容重复,研究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五、加强教材建设,实施优质教材建设工程

优质教材凝练建设成果,创新管理加速建设进程,长效机制保障持续发展。要做好教材建设与出版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建成一批符合我校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反映国内外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最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效果显著的优质教材,重点建成一批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立体化教材、系列化教材和“十二五”国家重点教材或规划教材。

要建章建制,规范教材的选用、评估和审批,明确教材选用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标准的原则。

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实施教学队伍建设工程

通过优秀教学团队选拔、教学名师评选、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堂(实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评比等活动,努力在全校营造重视教学、重视教学质量的浓郁氛围,促进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传、帮、带和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己教学风采、创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和争先创优的平台。

鼓励和激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够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通过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工程

重点加强课内外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3个主要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建设。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与创新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建立教师指导实验的运行机制。

八、突出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若干以学科或学科群为基础的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导向,推进学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带动其它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设置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要强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九、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实施优良教风建设工程

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不仅是校园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应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抓教风、促学风、塑校风。

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学院、系(教研室)为实体的优良教风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加强对学院、系(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责任教学意识、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考核。依据平时的过程监控与记录并结合年度总评,按指标体系每年进行一次优良教风优秀实体评选,予以表彰奖励。教师的教风表现将作为学校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和三育人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良好教风。

十、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先进的教学信息化平台

依托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教学管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活动互动平台、教学监控与质量保证平台、教学信息实时发布平台、教学信息服务网、校园移动综合信息平台等的建设与完善。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十一、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平台

以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建设或竞赛项目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科技竞赛。通过创新机制、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加快形成良性的竞赛机制,调动和鼓励学生参赛、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附件: 1、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4、优质课程改革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5、优质教材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6、教学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7、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8、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9、优良教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10、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11、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